清秋望不极,迢遰起曾阴。
远水兼天净,孤城隐雾深。
叶稀风更落,山迥日初沉。
独鹤归何晚,昏鸦已满林。
野望。唐代。杜甫。 清秋望不极,迢遰起曾阴。远水兼天净,孤城隐雾深。叶稀风更落,山迥日初沉。独鹤归何晚,昏鸦已满林。
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,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。
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,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。
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,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。
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,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。
迢遰(dì):即迢递,遥远貌。曾(céng)阴:重叠的阴云。曾,层。
兼:连着。天净:天空明净。
迥(jiǒng):远。
归何晚:为何回得晚。
昏鸦:黄昏时的乌鸦。
这首诗云“远水孤城”,当公元759年(唐肃宗乾元二年)在秦州所作。
参考资料:
1、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五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206
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,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。
第一句是总写清秋时节的“望”。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,这就很好的表现“远水天净”。接下来是写景。写云,云是如何,是遥远的,重叠的。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。然后从云写到水,从水写到城,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。水天相接的地方,一片明净,孤城外,雾气缭绕。这样一写,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。
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。“叶稀风更落”,就是“风起,叶稀更落”,由颔联转向近景,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,第六句写落日,再变成了远景: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。这里,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。最后一联,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:孤独的鹤,为何归晚?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。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,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,安史叛军攻陷洛阳,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、华,有家不能回,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,所以见到孤鹤(作者自喻)晚归,便认为是昏鸦(安史叛军)占据了树林。
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,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,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杜甫。 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夜宿五层楼 其一。明代。王渐逵。 半空楼阁肃虚清,浑象冲融灏气明。永夜银河低自照,中天朱鸟静相擎。祥风浣浣仙灵近,湘簟潇潇慧思生。此意未应传下界,晓来悽对万家城。
送祖道师赴长江。宋代。王灼。 山林与城市,何地非隐沦。子意亦易败,径投寂寞滨。楞严有奥章,诗为识者陈。归思落烟艇,尚及秋风新。
红棉寺次韵。清代。潭溥。 载酒茱萸合,寻山粤秀开。海光浮地出,秋气并云来。烽火连边徼,艰危忆将才。徘徊寺前路,落日满蒿莱。
山林乐四首 其二。宋代。俞德邻。 山林何所乐,佳兴四时同。琴罢庭留月,酒残松度风。鹤归苍汉外,猿叫碧萝中。却笑磻溪叟,区区理钓筒。
自厦门泛舟渡台湾海中见夕阳感赋。。俞明震。 自浮沧海送残阳,渐觉閒身人莽苍。一掬酸辛成独往,无边天水共微光。风樯隐隐开元气,朔雁声声吊战场。凄绝一更初魄语,故人相望涕成行。
宋宗庙登歌八首 其七 高祖武皇帝歌。两汉。佚名。 惟天有命,眷求上哲。赫矣圣武,抚运桓扰。功并敷土,道均汝坟。止戈曰武,经纬称文。鸟龙失纪,云火代名。受终改物,作我宋京。至道惟王,大业有劭。降德兆民,升歌清庙。